新闻详情
 
新闻搜索
 
 
当前位置
方寸小院里 乡土意蕴长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5-01-08 23:58:34    文字:【】【】【
摘要:方寸小院里 乡土意蕴长(主管q+83670629 Skype号live:.cid.a0aac7b1fef6d741)国际第一平台,与2015年4月正式上线,定位为大数据应用云平台的领先者。

  西红柿、黄瓜等大棚果蔬长势喜人,花卉绿植、盆景园艺装扮房前屋后,农家饭菜、民宿体验让庭院“变身”为游客喜爱的休闲场所……在榆林市榆阳区,各具特色的农家庭院受到群众青睐。

  “我们充分利用群众房前屋后空闲地,以产业化、生态化、特色化为引领,创新发展庭院经济,使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让广大农民鼓起腰包、乐享美丽乡村。”榆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付继平说。

  庭院虽小,潜力巨大。如今,黄土地迎来许多“改造者”。他们把乡村的老房老舍改造成各具风格的庭院,在方寸小院里做文章,将老地方玩出新花样,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近年来,榆阳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要抓手,紧盯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重点,坚持一手抓示范引领、一手抓整治提升,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12月27日,记者走进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古塔新村,天选团队探访榆阳区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庭院经济的生动实践。

  古塔新村位于榆阳区古塔镇。曾经,村民致富缺少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村子也存在人居环境差等问题。

  “这里曾经房屋老旧,雨水、生活污水在荒废的庭院中和街道上肆意流淌,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古塔新村党支部书记许治平坦言。

  从2017年开始,古塔镇开始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古塔新村从塬上搬到了塬下。村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然而村里的经济发展仍止步不前。许治平认识到:搬迁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绿水青山才是群众可以依靠的“金饭碗”。

  古塔新村移民搬迁工作收尾时,正值榆阳区治理村容村貌的关键时期。“在榆阳区农业农村局的牵头下,我们带领村民通过复垦复绿、改善村容等措施,打造现代园林式新农居。”付继平说。

  为了让村庄变美,古塔新村引进了雨污水循环技术,通过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此外,村上利用废水处理系统,将全村的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并将其储存在庭院地下的蓄水井里备用。

  古塔新村焕然一新的同时,村干部鼓励村民利用院内的土地种植黄瓜、茄子等蔬菜,并把蔬菜卖给来村里的游客。“这就是我们大力发展的庭院经济。”付继平说,“2023年,古塔新村村集体收入超过百万元。”

  古塔新村“旧貌换新颜”是榆阳区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同样在榆阳区,芹河镇前湾滩村的人居环境改善后,村民积极利用自家小庭院,种植瓜果蔬菜,发展近郊采摘,纷纷实现了增收。

  村民张广军家是庭院经济的受益者。他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了葡萄、杏、梨等果树。“2024年,光卖水果我就收入了近10万元。”张广军高兴地说。

  “农户房前屋后能够利用的自然资源和庭院空间,为发展林果种植和露天蔬菜种植提供了便利条件,村民在家就能挣到钱。”前湾滩村党支部书记陈军华介绍,“同时,我们引入公司发展庭院经济,将卖农作物的部分收入给农户分红。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

  除了发展庭院经济,榆阳区针对南部丘陵沟壑区规模化种植养殖产业发展条件不足的现状,充分利用该区域近郊区位和交通优势,挖掘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将周边和沿线住户的庭院进行升级改造,培育住宿、饮食等业态,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产学研”一站式服务,大力发展民宿经济。

  方寸小院里,乡土意蕴长。眼下的塞上榆林,庭院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动力。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9-2029 杭州市百事2纺织品公司
百度地图 谷歌地图